邵轩岚2022-06-06 16:18:46来源:中国房地产金融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潜力巨大,需要金融的支持,当代金融的创新也需要与文化产业相融合,在文化产品流通中获得收益。
“政策是文化产业的灵魂、生命线,但方向一定要搞对,深化文化与金融合作,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原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日前接受《中国房地产金融》专访时这样表示。
周和平,曾任国家图书馆馆长、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在任期间,提出建设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想,提出并推动建设“国家数字图书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全面开展全国古籍和民国时期文献保护工作,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全面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等。对我国文化建设有深入的思考与研究。
在周和平看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潜力巨大,需要金融的支持,当代金融的创新也需要与文化产业相融合,在文化产品流通中获得收益;文化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与金融资本融合不足,制约了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
一、文化资源丰富,潜力很大,前景广阔
《中国房地产金融》:您从事文化工作很多年,如何看待文化产业现状,能否总结归纳一下?
周和平: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资源丰富,潜力很大,前景广阔。
一是文物古迹遍及全国。据统计,截至目前,国务院已公布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数达5058处,省市各级以数十万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世界遗产共56项,其中文化遗产38项、自然遗产12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
二是中华传统典籍灿若繁星。所谓“家有谱、方有志、国有史”,据资料统计,截至目前,国务院已公布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共有13026部古籍入选珍贵古籍名录,203家单位入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省市各级古籍善本数以千万计。其中,中国两部中华珍贵医药典籍《黄帝内经》与《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不胜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国务院已公布五批《国家(更多政策,请查阅中房网 www.fangchan.com)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总数达1557项,省级15777项,五批《国家(更多政策,请查阅中房网 www.fangchan.com)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总数达3068人,省级传承人16432名,国家(更多政策,请查阅中房网 www.fangchan.com)级文化生态保护区7个。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的项目达42个,是拥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中国文化产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前景非常广阔。据有关统计显示,从文化产业占gdp权重来看,美国约为31%,日本约为20%,韩国15%以上;影视、演出、互联网文化产品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中美国占比高达43%,欧盟占34%。尽管各国的统计口径不尽相同,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不大,与中国大国的地位不相匹配。我的看法是,要充分发挥祖先留给我们的无比丰富、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强金融助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二、与金融资本融合不足,文化产业刚起步
《中国房地产金融》:与金融资本的融合不足,您认为根本原因是什么?
周和平:我认为,根本原因有三:一是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了解不够,文化企业也不擅长使用金融工具。二是多数文化企业小而散,且盈利模式特殊,投资风险大,难以实现与金融融合。三是服务于文化产业的金融中介体系薄弱,资产评估难、融资担保难、产权交易难等问题普遍存在。
《中国房地产金融》:我记得中央曾提出“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从顶层设计来看,对文化与金融合作非常支持,目前文化与金融合作的情况如何?
周和平:对的。不足之处非常明显,你看看《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21》,截至2020年底,30家银行(21家主要银行和9家中小商业银行)文化产业贷款余额达16561.5亿元,另据《2020 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2020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72.75万亿元,文化产业共获贷款余额占总贷款余额比例较低。
这些数据折射出两个问题:一是文化与金融的融合不足,二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过,也要看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规模在不断扩大。据统计,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8071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44363亿元,年均增速达14.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48%上升到4.5%,说明我国文化产业稳健发展,具有后发优势。
三、迫切需要建立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
《中国房地产金融》:您曾经表示,当代金融的创新也需要与文化产业相融合,在价值流通中获得收益。您有何政策建议?
周和平:政策是文化产业的灵魂、生命线,但方向一定要搞对,深化文化与金融合作,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
我在很多场合都提过一些建议。比如,鼓励商业银行发展文化金融专营机构、特色支行等专业化机构,针对文化产业特点创新产品和服务,开发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加大有效的信贷投放。
再比如,扩大文化企业的债券融资规模。企业债券与其他债务融资工具相比,具有强烈的产业政策导向,是发挥市场积极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有效工具。鼓励具备条件的大型文化企业发行债券,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财务结构,同时释放出宝贵的信贷资源给中小文化企业。
产业基金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近年来,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数量、规模均急速增长,为文化产业开辟了更加宽广通畅的融资通道。政府引导基金与市场化的股权投资基金要相互配合,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科技,推进文化要素市场从线下向线上发展,对一些特色文化创意与小众文化需求有机融合的金融模式可以多探索,多尝试,但方向一定要搞对,不能将路走歪了。
文化产业近年受益于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我们看到今天有很多新的模式、新的产业的形态陆续出现,也在破解当前疫情以及经济环境下的一些难题;同时我们也看到世界经济特别是整个文化与旅游市场面临着国际市场不稳定、投资信心恢复慢以及市场结构失衡与行业规范化发展多方面带来的一些挑战。
四、应继续坚持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
《中国房地产金融》: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文化产业视为战略产业,文化贸易已成为世界各国传播文化和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您认为应当怎样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国际化?
周和平: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命题。近些年迪士尼和环球影城相继进驻国内市场,应及时总结其文化产业链和投融资模式的启示意义。
从顶层设计来看,中央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不断深化,文化产业应继续坚持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
具体来讲,要用好、用足三个方面的平台,保持一个积极开放的心态。第一个平台是一些国际性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平台,应当积极展示我们的文化成果。我看到一个统计数据,2020年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总额达1443亿美元,持续多年居世界前列。这说明,中国的文化资本是有能力走出去的。
第二个平台是国内主办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和文化产业招商大会等。我们要重点吸引国外资本和全球文化产业要素资源,参与国内优质文化产品项目优化布局,助力国内文化领域投融资项目的国际化发展,这一点我多次强调过。
第三个平台是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文化保税区、自贸区、自贸港等平台,这些平台可以多渠道支持文化产品的国际贸易,补齐短板、打通堵点,提高中国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一个积极的心态是指,我们要融入世界文化产业的资本运作系统,积极拥抱并参与建立多渠道、全球化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推介机制,要持开放的心态,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参与到国际大循环的洪流之中去。
《中国房地产金融》:随着文化产业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各国间的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您有什么期望?
周和平:是的,建设文化产业投融资人才队伍迫在眉睫。要重点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责任感和较强资本运营能力的人才;培养熟悉文化资源和金融资金整合运作能力的人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熟悉跨国文化产业公司运作的人才。
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智慧和力量,加强金融助力,大力推进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积极构建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