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华2022-06-06 15:31:19来源:中国房地产金融
未来的艺术金融需要私人银行、财富家族办公室、财富管理机构、保险信托、银行等众多金融机构一起革新面目。
“艺术品一直以来的痛点是其低流动性,所以金融参与首先要解决的是融通问题,而不是交易的问题。”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创始人范勇日前接受《中国房地产金融》专访时这样表示。
范勇指的艺术品“融通”是可以使文化传承、财富沉淀,“比如房子有了按揭以后、房地产市场更受大家追捧,但是艺术品连抵押贷款都做不了”。此外,范勇还表示,文化艺术正在给财富新阶层带来“财富向善”的思考,“国人对人文学科的认知和了解相对较少,补上这一课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全民艺术浪潮对精神消费供给侧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等等。
范勇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硕士,前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品金融研究所理事、研究员。他不仅是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aiaf)创始人,还身兼复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研究生导师,上海大学mba教育管理中心特聘教授,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华裔馆客座教授,多年来一直专注于艺术品金融教育与研究,对艺术品金融有着深刻的理解。
在范勇的话语体系中,新时代的年轻人作为数字世界(元宇宙)的原住民,传统文化和经典艺术的传承与鉴赏,传播、消费体验等,需要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和年轻人的兴趣与生活方式相结合。当从过去线下艺术转移到线上数字艺术的概念,新的财富机会、艺术新浪潮、新流派、新趋势会随之出现。
一、新的财富机会、艺术新浪潮、新流派与新趋势
《中国房地产金融》:在过去两年中,艺术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据媒体统计,艺博会、画廊和博物馆争先恐后进入数字领域,您如何看这样的变化?国内外艺术品金融的商业模式有哪些变化?
范勇:首先,我觉得艺博会、画廊和博物馆的数字化转型正是代表了人们的精神消费和虚拟经济的融合发展。我们可以从艺术金融的角度来诠释这个变化,我国在近几十年的高速增长,工业化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和乡村的财富得到巨大增长,物质消费开始饱和,在这种背景下,从工业文明跨入到后工业文明时代,精神消费时代已经来临。
而数字科技为艺术和金融的发展融合又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艺术是感性的,金融是理性的,数字科技可以作为艺术和金融之间的桥梁,为两者共同赋能。回过来讲,持续两年的疫情也对整个艺术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通过大数据可以做艺术价格投资分析、区块链可以对艺术作品溯源认证鉴定,或者体现在数字化的传播发展。
如果在疫情期间举办线下拍卖会,来自各国的现场藏家都需要被隔离,这导致了在线拍卖这一新形式备受欢迎。通过同步直播和沉浸式全场景的技术发展,在线拍卖可以多地区同步参与。在成本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市场活跃度越来越高,地区差异性大大降低,艺术的市场价值也被充分释放。抑或是在城市更新方面,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和艺术空间作为人文社区和公共教育的发生地,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房屋的旧改和空间重塑需要更多人文艺术、数字科技、金融力量来打造智慧城市。
另一方面,数字化进程也促成了艺术品拍卖行业低碳环保理念的发展,在过去线下举办拍卖会需要布展搭景,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数字化进程则彻底改变了这一传统的拍卖形式。
另外,我们谈数字领域,元宇宙和nft(非同质化通证,或虚拟资产或实物资产的数字所有权证书)作为引爆2021年的概念,给国内外艺术品金融的商业模式带来了全新的转型道路。通过元宇宙,线下的小规模交流和交易方式逐渐转变成为线上的虚拟世界模式。可以说,元宇宙逐步建立,使得艺术的创作、生产、消费、流通都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人们可以不再用画笔,而是直接用程序编写创作艺术作品,直接在数字世界里去流通,最后在数字世界成为永恒的存在。另一方面,从交易确权来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nft是独特数字权证的体现。在线上流转和交易中,nft具有智能合约的功能,并且可以自动清分和不可篡改的属性,所以在高速高频交易的环境里面,它的产权非常清晰。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想,nft的飞速发展,其本质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对知识产权价值的确认与保护。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作为数字世界的原住民,传统文化和经典艺术作品的传承与鉴赏,需要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和年轻人的兴趣与生活方式相结合。当从过去线下艺术转移到线上数字艺术的概念,这其中新的财富机会、艺术新浪潮、新流派、新趋势也都会随之出现。
二、文化艺术给中产阶层带来“财富向善”的思考
《中国房地产金融》:长期以来,人们对艺术品金融投资一直踯躅不前,参与的意愿不足,或不敢,有一个很大原因在于,专业知识不够以及艺术品价值判断问题,如何拓宽人们对于艺术资产的理解,您有何建议?
范勇:首先,这跟我们国家近100年的发展轨迹有密切的关系,我们教育体系过去是采取文、理分科的,在农耕向工业转型的时代,大家更关注短缺经济,引导学生“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所以普遍来讲,国人对人文学科的认知和了解相对较少。人们的价值观导向更偏实务和物质,而艺术品包罗万象,本身包含了历史、文化、审美、科技,还有宗教,等等,所以国人要补上这一课还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
我一直认为,艺术是引导人们回归到内心世界,触发良知、良心的觉醒,重新提高自己人文修养的重要载体。新时代下国家处于繁荣和平的发展环境,国家提倡 “人民美好生活”鼓励提高国民个人修养。可以看到中小学已经开始大力推行书法美术教育;同时,移动互联网以及短视频的飞速发展,使得很多美学和博物馆的知识、文化历史知识变成了新的视觉产品,十分便于大家去学习和了解。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艺术市场正在飞速发展,尤其是nft数字艺术作品的天价交易又催生了很多外界人士对艺术财富的渴望和追逐。虽然国家对此有严格的限制,但这种限制主要是为了杜绝炒作、洗钱和金融产品化等风险。nft作为一种新技术,必然会对行业、对社会的发展起到革新的作用。通过国家的管理,当nft数字艺术会被规范,引导健康有序发展,这样的科技进步会促进很多过去对艺术没有兴趣的人被激起好奇心去探索。
就来到我们学院的学员来看,虽然他们大部分都是关注新经济、新财富、对艺术门类感兴趣,但不太了解艺术的人士。而且,在亚洲艺术品金融商学院上课和坐在美院上课的体验完全不同,因为学员首要目的是对艺术财富有更多了解,其次才是对艺术和精神的追求。而学院一直秉承的教育核心理念是通过引导人们对精神财富的理解,来促进对文化艺术的保护、弘扬和传承,也让人类的精神财富和文明能得以延续。当人们接受了艺术品金融的教育,有了完整的知识框架,再通过一些定向的学习走访,对成功案例的研究,对艺术品金融的社会生态有更系统的认知,这是一种革新知识的赋能机遇。
《中国房地产金融》:三年前,您曾对外表示,艺术品作为一个终极消费目标,也是精神消费的金字塔尖和风向标,自然而然会成为下一个经济热点,被广泛追逐。它不仅仅涉及高净值人群的财富配置刚需,它还涉及中产阶层的理财新哲学。三年后,您的观念是否有所变化?
范勇:我在十几年的艺术金融从业经验中发现,随着中产阶层数量越来越多,大都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产阶层对后代的教育也很重视,文化艺术给中产阶层带来的更多是一种思考,是一种引导财富的社会效益或是财富向善的思考。其理财新哲学会更注重道德标准下的社会责任投资、社会影响力投资,包括公益创投和慈善捐赠,最终落脚点在第三次分配,最终为实现共同富裕。
三、全民艺术浪潮对供给侧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中国房地产金融》:您曾表示,艺术品金融不能被简单的看成字画买卖,而是新经济的发展趋势。艺术品不仅是艺术品本身,还有其所承载的文化和历史美学元素,您对目前的艺术品金融有何看法?
范勇:从本质上来讲,金融是一个解决生产关系的手段,而不解决生产力的问题。
艺术金融的发展是随着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转型在进步的,全民艺术的浪潮对精神消费供给侧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所以我们学院提出:精神消费时代,金融服务业如何创新?其根本的逻辑是,在过去缺乏市场化机制的时代,艺术品只是作为一个表外资产,而现在大众消费升级、精神消费崛起,引发庞大需求下需要盘活存量艺术资产,简单扩大再生产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也就需要金融在艺术领域的创新发展,来为文化艺术给社会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盘活存量变增量经济,对国家发展文化艺术有巨大的帮助。
首先,传统金融服务业的客户大多数是坐拥大规模实体经济的机构客户,而现在文化艺术的产业企业逐渐增多,它们也同样需要金融服务。
其次,从企业财富转化到个人财富,高净值人群迅速地崛起也同时衍生出财富面临着资产配置问题。目前全球货币量化宽松政策,以及越发严格的国家经济监管和全球crs 税收监管,如何让财富保值增值?如何合理避税?如何有序传承都是高净值人群需要思考的问题。艺术品财富管理则是一个很好的另类资产配置的突破口。通过文化艺术这个行业的发展,金融的助力,科技的助力,让我们找到一个新的趋势,这也是我们的一个理念,通过文化艺术的熏陶,审美的提升,来促进文化艺术的发展。
四、金融要解决融通问题,而不是交易问题
《中国房地产金融》:对艺术品金融投资趋势如何看?金融机构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您对艺术品金融投资有何政策建议?
范勇:可以说,艺术品金融投资这件事从古代就发生了。乾隆皇帝和宋徽宗就是深谙艺术金融运作的伟大的人文经济领袖。当时,宋徽宗把瓷器的美学发展到人类的巅峰,又同时将瓷器制成高级商品,与北方游牧民族和外国进行贸易经济,包括铁器、马匹和粮食,当时瓷器交易量一度超过国家gdp 的60%。由此可见,瓷器既是在文化上有高峰,又在经济上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国民经济支柱。
历史发展到乾隆皇帝时代,社会极大富足,经济泡沫出现。清朝的乾隆修了一部《石渠宝笈》把皇宫收藏做了整理,还刻了8000 方闲章,选择皇宫大内珍藏的历代名人、书画,以“神品、上品”等不同等用不同印章鉴赏揿印,并书写题跋,一时引起王公贵族和士绅们的上行下效,形成全民收藏艺术品的热潮和风气,制造了一个罕见的文化现象。从历史的经验中总结来看,人们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全民都可以参与艺术,国家把社会上的热钱也吸收到国库,然后有大量的资金去解决国防、民生、国民教育、基础建设,而民众也得到了审美熏陶,文化传承也有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高度的融合。
所以,在我们这个时代,“人民美好生活,优秀传统文化复兴,民族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国家战略目标引导下,通过艺术赋能,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并非用简单扩大再生产去解决,而是需通过金融作为高维度的生产要素的配置,把金融资金导入到文化领域,支持文化的快速发展。在产业层面上,其核心带动消费制造业转型升级,使得产业文化艺术化。
金融资本的导入是海量的,目前国际货币总量超过260 万亿(m1\m2),其中70% 都在金融体系里。站在一个战略引领的角度,金融创新可以推动文化有战略目标且有体系规模的发展。所以国家“十三五”和“十四五”将文化产业作为国民支柱产业,宣扬打造文化市场体系、文化要素市场,保护知识产权等,这都是在引导艺术金融化和财富的创新。其次,文化艺术一直以来的痛点是其低流动性,所以金融参与首先要解决的是融通问题,而不是交易的问题。融通可以使文化传承和财富沉淀,比如房子有了按揭以后房地产市场更受大家追捧,但是艺术品连抵押贷款都做不了,所以我认为未来的艺术金融需要私人银行、财富家族办公室、财富管理机构、保险信托、银行等众多金融机构一起革新面目,为与艺术品相关的产业提供金融服务。